深化产教融合 校企合作激发职业教育办学活力
——呼伦贝尔岭西职业教育集团2016年年会交流材料
呼伦贝尔职业技术学院
(2017年1月)
《教育部关于深入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开展集团化办学是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激发职业教育办学活力的重大举措。职教集团的成立是提高职业教育办学质量的客观要求,以集团化的形式,借助规模效应、品牌效应和对口效应,来实现职业教育的资源共享、结构优化和功能扩展,促进人才培养的高质量、集约化以及集团实力的提升。
呼伦贝尔岭西职教集团成立至今已近两年,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育人、合作发展上的优势有了初步显现,但集团化办学在促进教育链和产业链有机融合中的重要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多方合作共赢的利益格局还远没有形成。2016年5月,呼伦贝尔市被确定为首批老工业基地转型发展技术技能人才“双元培育”改革试点城市,拓宽了职业教育发展平台。因此,在现代职业教育创新驱动发展的大背景下,如何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激发职业教育办学活力,我们有如下几个想法:
一、建议政府进一步完善“顶层设计”,发挥宏观调控作用。
要实现集团化办学的持续、优质、快速发展,深化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仅靠我们自身的努力还不够,仍需政府部门制定相关政策制度,加快建立由行业、企业多方参与的动力机制与协调机制,靠政府这只“看的见的手”,来促进校企政互动、资源优化整合,使以能力为本位的职业教育能够在各个层面展开。
1.政府调控要有力。政府应建立有关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实质性地协调、规范政府、学校、企业等在集团化办学中的权利与义务。政府部门应通过创设环境、搭建平台、制定政策、提供信息等,引导职业教育机构面向市场、搞活机制、自主办学,实现教育部门的学历证书与人社部门的职业资格证书相互融通转换、教育体系和培训体系相互衔接沟通、学校教育资源和企业社会培训资源相互整合,打破隶属关系的限制进行资源重组。
2.行业企业要主导。成功经验表明,行业和企业在职业教育中应当而且能够发挥主导作用,否则无法办出优质的职业教育。因此,应充分发挥行业企业优势,调动行业和企业的积极性,严格执行就业准入制度,深化校企合作、社会联动,促进教育投资多元化,实现资产、专业、师资、设施设备、招生和就业市场资源等要素的优化配置。
3.机制制度要健全。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必将促使学校与企业、工作与学习、中职与高职、城市与乡村以及区域之间的关系发生重要变化和重构。我们要深刻认识并处理好这些关系,就需要在管理、教学、机制和制度设计上等方面不断深化内部关系的改革,才能推动集团化办学又好又快发展。
二、积极推进“校中厂、厂中校”模式,加快校企合作市场化运作步伐。
校企合作已成为职业院校依据用人单位需求培养技能型、高素质人才的一条重要途径。发达国家中,不论是德国双元制、瑞士三元制,还是新加坡的“教学工厂”,均是“厂中校”的“学徒制”模式。如今,新产品、新材料、新工艺不断涌现,社会对专业技术人才需求和质量要求不断提高,学校里能满足教育要求的师资严重不足,实训设备和设施也逐步更新换代。因此,解决好观念、经费和师资问题,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前提。而良好的校企合作机制能够密切校企双边关系,可通过教师到企业参加教学实践或请专业技术人员到校任教来解决师资问题,而企业也可通过合作增强发展后劲和活力。
但目前职业院校“校中厂、厂中校”模式动力不强,由于公办职业院校属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并非等同于企业的公司法人主体,故经济往来必然掣肘于审计、预算制度。没有发展经营自主权的公办职业院校,很难机动灵活地调整专业设置、购进实训设备和原材料等,建立真正与企业需求对接、校企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加之部分企业的人力资源意识缺位、校企合作缺乏平台、人才供需信息不对称等因素,企业往往不愿意主动地将人才培养工作纳入到企业的价值链条之中,甚至有部分企业考虑到实习岗位的利益损失,而淡漠与学校的合作。
利益分配在校企合作中至关重要,任何形式的校企合作,都必须认真处理好设备购置资本、实训场地使用、技能教师选聘、学生就业安置、企业人才需求等方方面面的利益关系,最有效地方法是组建由国有资本、企业资本、社会资本多方参与的混合所有制职业教育实体,通过规范的现代企业管理机制,来实现学校办学目标、企业人才需求、学生全面发展的多方共赢。
学院自2013年即开始“校中厂、厂中校”模式的探索,目前,学院有四个“校中厂”企业。
2 013年学院与呼伦贝尔市健龙义齿加工有限责任公司合作办学,在蒙医蒙药系设立了呼伦贝尔职业技术学院口腔实验实训中心,口腔实验实训室14个,设备和材料共计1127种。依托北京大学口腔医院技工中心雄厚的技术力量开展对外义齿加工服务,每年选派多名技术人员到北京大学口腔医院技工中心进修学习,同时,北京大学口腔医院技工中心也定期进行技术指导和培训,强化员工及学员的基础技能和操作技巧,指导新技术、新设备和新材料的运用。
2015年,学院机电工程系与呼伦贝尔市强能汽车维修服务有限公司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书,该公司每年接收我院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20余名学生实习,并有部分学生进入该企业工作。
学院信息工程系2014年5月创办呼伦贝尔创业园志远商务有限公司,2015年6月创办内蒙古慧众物联电子商贸服务有限责任公司。
“校中厂、厂中校”模式为“双元培育”搭建了平台,但在实践运作层面存在一些问题,应尽快破冰,才能把职业教育办活、办好。
三、赋予职业院校充分的办学自主权,助推教育的“放管服”改革。
在办学模式上,职业院校要主动与企业等用人单位“零距离”对接,让用人单位深度参与到职业院校从专业调整到人才培养方案制订、课程设置、教材开发、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学生实习、考试考核等办学全过程,并大力推行“依托专业办产业、办好产业促专业”的“校中厂” “厂中校”模式;在办学条件上,积极争取建设资金,吸纳社会资本和民间资本投入职业教育,使得职业院校的设施设备等办学条件与现代化企业的生产条件相适应,且具有一定超前性;在教学内容上,职业院校应针对学生的个人兴趣和个性化发展,创办“教育超市”,进行“菜单式”培养培训,并把行业标准、职业规范、企业文化引入课堂;在教学模式上,实施专业实践教学和技能竞赛训练相结合的“教学做训”一体化模式,把企业人才需求分解成能力模块,把企业岗位需求分解为一项项生产任务或一个个工作过程,让学生从技能模块入手学习,从生产任务入手学习,从工作过程入手学习。
根据职业教育形势和我院的办学经验,我们曾针对呼伦贝尔市委《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第四部分内容,提出关于建立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意见: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机制,研究制定并完善双师型特别是技术技能优秀人才的培养奖励办法,调动积极性,在分配上向他们倾斜。建立双导师制,统筹安排学校教师与企业导师共同承担教学任务,建立健全双导师的选拔、培养、考核、激励制度,形成校企互聘共用的管理机制。
职业教育不论如何改革创新,都与区域经济、产业发展密切相关,因此具有市场性、产业性。只有摒弃传统职业教育思维,充分赋予职业院校在专业设置、师资配备、设备购置、场地使用、经费使用等方面的自主决策权,注重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在创新办学思维、健全院校体制、调整布局规划、强化激励政策上下功夫,充分满足区域经济调整、学生发展、院校生存、企业效益等多方面的利益诉求,才能激发职业教育办学活力,才能做到陈宝生部长于2016年12月12日在现代职业教育发展推进会上提出的“香、亮、忙、强、活、特”六个明确要求。(职业教育“六字诀”:香:一是要让职业教育香起来。香不香,看思想。要持续不断地宣传职业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特殊地位,对培养多元化人才的重要作用,积极转变成才观念,为职业教育发展提供思想前提,创造良好环境;亮:二是要让职业教育亮起来。亮不亮,看质量。要牢固树立质量意识,将质量意识贯穿教学、管理和人才培养中,让高质量的毕业生成为职业教育的品牌和代言人;忙:三是要让职业教育忙起来。忙不忙,看市场。有市场就门庭若市,没市场就门可罗雀,要抓住经济转型升级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契机,积极调整专业结构,对接产业链需要,适应市场需求;强:四是要让职业教育强起来。强不强,看成长。要把学校建在开发区里,把学科建在产业链上,下功夫培育职业教育发展后劲,不为升格、不图虚名,实现职业院校在专业、管理、特色上的全面成长;活:五是要让职业教育活起来。活不活,看政策。贯彻好《职业教育法》和《民办教育促进法》,推进放管服改革,落实省级统筹权和职业院校办学自主权,为职业教育提供更大政策支持;特:六是要让职业教育特起来。特不特,看工作。要把职业教育打造成“名优土特产品”,培养一批名师,提供优质教学,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专业、技能、教学方法各方面特色发展,推进产学结合,把职业教育打造成闪光品牌。)
今后,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精心指导下,作为职教集团理事长单位,我们将继续坚持走“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道路,不断创新合作模式,丰富合作内容,在人才培养、课程开发和建设、双师培养、实习实训、就业创业等方面合作不断推进和深入,使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更加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我们相信,在各位成员单位的通力合作、共同努力下,我们呼伦贝尔职教事业的明天会更好!